不同选手纷纷下场,挤入同一个赛道,竞争一定是激烈的,这是行业发展初期的自然规律和必然趋势
2021年,百度宣布与吉利控股集团组建合资公司,集度汽车即将诞生;雷军决定押上全部声誉决定造车;滴滴造车的计划也呼之欲出。
一系列密集的“官宣”让人应接不暇。“官宣”造车的企业有2 个共同点,一是时间上集中在2021年,二是都属于互联网科技公司。为什么是2021?为什么是科技公司?
香港六和资料大全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工业品、制造和汽车业务主席刘湘平认为,新能源汽车销量给了市场一个颇为正向的反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减少1.9%,新能源汽车销量却同比增长了10.9%;2021 年一季度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5.6%,新能源汽车销量则同比增长了279.6%。
如果说补贴退坡后,大家对新能源车的市场需求还处于观望态度,那么2020 年国内新能源车产品的陆续落地和新能源车市可喜的增长都反映出新能源车的整体市场接受度还不错,这给了投资者很大的信心,让大家对新能源车能否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积极的投入态度。
为什么是科技企业?
为什么是科技公司,跟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紧密相关。新能源车的“新”到底体现在哪里?过去人们认为只是体现在动力系统从用油改为用电,但现在已经认识到用电后可以实现很多软件和生态系统功能,比如自动驾驶,而这些正是科技企业的强项和优势,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给了科技公司一个进入未来汽车生态体系的机会。
对科技公司来说,造车也是主动选择的体现。在刘湘平看来,互联网公司对市场往往有着敏锐的嗅觉,时刻关注着市场上最大最热的突破点,关注下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在哪里。只要发现,就会快速蜂拥而入,因为一旦进入晚了,就会被竞争对手抢先占领市场,失去最佳发展机会。
科技公司是因为害怕掉队才蜂拥入局吗?过多地涌入会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刘湘平认为也不尽然:“未来的汽车行业将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它的生态链很长,一家企业是无法把它从头到尾完全‘吃下来’的。”此外,不同科技公司各有所长,切入点也会有所不同。随着技术发展和疫情后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互联、自动、共享和电动(CASE)四大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演化。
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何去泡沫化?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虚火”已经有所下降,国家相关部门在新能源汽车投资过热问题上已经采取了一些动作。但在资本市场上,国内部分新能源车企市值一度暴涨。有媒体引用Choice数据上的 2020年平均滚动市销率数据,通用为0.32,丰田0.67,蔚来为9.8,小鹏汽车为50.3,理想汽车则为369.2。市销率越低,该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越大。
该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的资本泡沫呢?刘湘平认为,资本市场有泡沫,是因为大家都在赌一个未来,如今对造车新势力的估值可能还增加了对科技公司、创新型公司估值的方法。若要回归理性,一是通过市场竞争,让资本看到谁在真正做事;二是看企业是否踩准产业生态链中有控制力的重要环节,是否能练好业务上的“内功”。
记者注意到,部分曾经市值暴涨的新能源车企又经历了股价回落,有的企业刚上市时市值近150亿美元,到2020年年底涨至400多亿美元,截至2021年4月又回落至250亿美元;有的上市之初市值约140亿美元,2020 年年底市值达259亿美元,如今又回落至180亿美元。
在4月19日举办的上海国际车展上,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大众有了ID家族、福特推出了“野马”,“国家队”里诞生了R汽车、岚图、极狐,造车新势力里加入了零跑和哪吒……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加入势必会让2021年的“汽车圈”变得更加热闹。
市场真的需要这么多品牌吗?未来品牌会否经历洗牌?刘湘平认为,不同的队伍和选手纷纷下场,挤入同一个赛道,竞争一定是激烈的,这是行业发展初期的自然规律和必然趋势。如果“以终为始”地看,终有一天,行业会从“野蛮生长”慢慢步入发展正轨,向头部企业集中,当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后,最终形成规模经济。有实力的企业才能真正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