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高质量发展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中国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已于6月底投产,这是我国海上油气装备行业智能化转型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用实力证明了我国能源装备“智造”时代已经全面降临。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智能制造市场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其不仅推动了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同时也促进着供应链环节的管理创新。
日前,香港六和资料大全发布最新《2022年中国机械设备行业报告》。《报告》指出,在数字化转型和净零排放目标的带动下、在供应链韧性需求不断提升的颠覆性趋势下,全球机械设备行业正面临关键转型期,而中国领先的机械设备企业不仅会继续探索创新服务和发展机遇,还将在这场“智造”转型浪潮中继续引领行业风向。
对能源装备制造商而言,智能化布局是否已是大势所趋?数字化技术将带来哪些影响?我国能源装备“智造”转型过程中将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围绕这些问题,《中国能源报》专访了香港六和资料大全全球合伙人、中国区可持续发展业务和能源转型业务主席邹娟,希望可以给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带来一些启示与思考。
“智造”可强化供应链韧性
Q: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地缘冲突等外部环境挑战给能源供应链带来很大冲击,加上气候变化危机催生的低碳能源转型浪潮,也给能源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从全球范围来看,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邹娟:近年来,无论是由疫情引发的材料短缺和价格波动,还是俄乌冲突导致的连锁反应,都让能源装备制造行业受到了一系列供应链中断的打击。在这些突如其来的供应链中断“压力测试”下,拥有更强韧性供应链的企业获得了更多客户的青睐,为巩固和扩大企业的市场规模奠定了基础。
疫情的出现间接加快了数字化进程,企业将以保障员工健康、安全和业务连续性为出发点,优先投资于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提效减支、开源节流,同时还能紧跟全球低碳转型的脚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我们观察到,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冲击抑制了大多数能源和资源企业的资本投资,大部分企业高管正着手对各项投资计划进行审核,其中就包括数字化运营转型项目。
事实上,领先的设备制造商已经大举发力物联网和远程服务、按需服务等新业态。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投入数字化技术,并加速推出先进服务。根据贝恩的一项原始设备制造企业调研,100%的受访企业计划到2024年提供与设备相关的预测性维护服务,95%的受访企业则将提供远程维护服务和帮助客户提升运营效率的新型服务。
Q:对我国能源装备制造商而言,在从传统运营方式向现代智能环境转变的过程中,存在哪些挑战和困难?
邹娟:一是观念上的挑战。智能制造已是大势所趋,绝对不能掉队。二是技术上的挑战。这对数字化技术的设计和智能程度有所要求,还要配合客户所需制定整体解决方案,力求做出一个可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智造”案例,在为行业树立典型的同时,还可以从社会、经济、环保等多个角度实现效益。
整个层面上,我国正在努力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首先,数智化的阶段,不仅仅是数字化的趋势,机械装备已经不再是一个“物”的概念,而是一种数字化引领的互动过程。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地缘冲突等外部环境挑战对整个供应链环节都有冲击。其三,新的净零排放目标,气候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思考。
就我国能源装备制造商而言,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节能降耗助推低碳转型;二是降低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整体成本;三是实现制造方式的智能化输出,为更大规模的本地化应用和海外出口铺平道路。
数字化是智能制造“地基”
Q:从全球范围来看,几乎所有行业都在推进数字化战略布局,能源装备制造行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快速适应并受益于这一布局?
邹娟:事实上,随着竞争加剧、以硬件为核心的创新放缓,机械设备行业正在发生结构型转变,从过去的研发更精密、快速、便宜的机器来撬动增长,转变为致力于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自动化和数字化相结合,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一对一的精细化集成解决方案。
机械设备行业站在各行业价值链前端,既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供应链韧性,又可以提供合适的工具、设备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供应链韧性目标。期间,数字化工具亦是重要抓手,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供应链各环节透明度,管理供应链风险,提高效率,并实时衡量环境影响和成本。
在此背景下,基于数字化和服务的解决方案无疑是机械设备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贝恩调查发现,布局数字化的企业超越竞争对手的可能性要高出4倍,但迄今只有不到5%的企业成功落实了技术或数字化转型。这似乎意味着,设备制造领域的智能化转型还有待进一步提速。
我们认为,我国领先机械设备企业和新锐企业将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不断探索创新服务和发展机遇,并继续走在行业前列。
Q:数字化技术将给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带来哪些变革和影响?
邹娟:从本质上看,数字化技术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地基”,其产业链涉及的主要细分行业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通过劳动力和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不仅能够帮助缩短能源装备研制周期、改善产品整体质量,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
贝恩发现,过去一年中,越来越多企业为了实现“双碳”目标而不断更新优化碳减排战略。为助力企业与时俱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我们建议不同行业的企业结合自身情况,首先确定使用“矛”(进攻型)还是“盾”(防守型)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和执行减排蓝图,从而有的放矢迈向“双碳”未来。
对能源装备制造商而言,推进数字化技术布局,一方面可以建立反馈闭环,即跟踪反馈,持续提高设备制造的质量、准确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还能设计与运营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即减低操作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整体质量。
比如,根据贝恩调查,一家油气公司通过远程监控油井温度,在6个月内节约了约800万美元,并减少了18%不必要的检查和出车维修费用。
低碳转型是智能制造机会点
Q:低碳转型浪潮给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带来哪些影响?
邹娟:低碳转型作为制造领域实现差异化的机会点,一方面可以降低制造过程和营销环节的碳足迹,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设备循环利用率,在协助客户减排的同时,开拓新的发展机会。
推进低碳经济转型,我们一直强调数字化的重要性。事实上,在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数字化技术是一个关键抓手,可以通过智能化布局实现流程的可视化和透明度,降低高能耗环节的碳足迹,并更好地提升产能效率。
我们认为,能源装备制造商应积极调整自身业务和供应链,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可以抓住机会,应尽早研发出可实现客户减排目标的产品和服务方案,如此便可以在未来数十年的低碳转型过程中赢得先发优势。
Q:有观点认为,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在减排和ESG(环境、社会、管治)问题上相对发展较慢,您是否认可这一说法?从能源设备制造来看,智能化布局将如何带动ESG机制完善?我国能源设备制造企业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ESG体现面临哪些挑战,这将给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邹娟: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ESG理念确实在能源设备智造领域快速普及。就我国机械设备行业而言,不同领域的ESG程度也不相同,目前ESG最成熟的是电力和公用事业、能源装备制造,正在提速的是汽车、智造、化工、建筑和航空,还处于早期阶段的是零售、油气、矿业、消费和农业。
这其中,对碳密集型装备智造领域的ESG披露要求最高,这凸现了智能化布局的意义——通过数字化技术方案可以监测损耗和排放情况,从而推动建设一个可持续的制造流程。如果纯粹从ESG机制完善角度来看,智能化技术的嵌入的确能带来推动作用,因为其可以更好地推进能源设备的设计、研发和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