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观点

成长型股权基金崛起,科技巨头这样应对

作者信息:


成鑫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高科技业务主席


朱永磊香港六和资料大全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战略业务主席


浦晓颖香港六和资料大全全球合伙人


导读:在上两期中,我们分享了新一代AI技术商业化的下一个前沿阵地,以及工业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解决方案。今天,我们将聚焦成长型股权基金这种新投资模式对科技行业的影响,剖析在近年来由该类型基金日益塑造的行业格局及创新模式下,大型科技企业应如何应对。


近几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成长型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金额大幅增长(下图),涌现出一批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非上市企业(即“独角兽”)。这些独角兽企业通过一系列颠覆式的创新重塑了传统行业的格局,乃至开辟了新行业,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巨量的价值。CB Insights数据显示,截至20233月,独角兽企业的数量超过了1200家,是5年前的3倍有余,总估值接近4万亿美元。其中,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独角兽诞生地,中国共有176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到了7500多亿美元。


香港六和资料大全


图:成长型股权基金增速超过其他类型的投资机构


新投资模式:成长型股权基金卓有成效


相较于专注早期融资的传统风投机构,成长型股权基金的投资模式稍有不同:即帮助相对成熟的企业追求突破性创新,并迅速规模化。这些基金的投资规模通常很大,一轮融资就可能超过1亿美元,在后续几轮融资时还会进一步加大投资——它们将自己定位为长期投资者,即不仅在IPO阶段参与投资,还跟进后续增发阶段。因此,新兴的成长型专项基金、对冲基金和其他成长型股权基金已经成为许多高成长型公司的首选资金合作伙伴。


在成长型股权基金引领的新投资模式的推动下,近几年来资金已不再是未上市企业快速扩张的阻碍之一。2020年上市的企业中,有30%的企业在IPO之前已经完成了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该比例远高于2015年的7%。比如,Space X(估值1370亿美元左右)、SHEIN(估值1000亿美元左右)等未上市企业实现了较高的估值,Uber和快手在IPO首日的市值分别增长至700-750亿美元和1500-1600亿美元。此外,获得成长型基金投资的软件企业在上市后依然能够延续出色的表现:尽管此类软件企业的收入占所有软件企业收入的比例仅为8%,但是却贡献了19%的增长、14%的销售和营销支出,以及13%的研发支出。


2022年,成长型股权基金迎来首次大考。根据Meritech的数据,截至20225月,随着高成长股和IPO市场受利率的影响,快速发展的SaaS(软件即服务)企业股票累计市值下跌了将近70%2022年上半年,技术行业IPO数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0%,后期融资也难以跟上。CB Insights数据表明,2022年下半年,资金紧缩尤其严重,第四季度的投资金额同比下降64%,回到了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市场的低迷促使投资者正视未来,比如有的科技企业开始逐步裁员。


值得注意的是,贝恩认为,从长期看,被投企业和投资机构所实现的回报证明了成长型股权基金投资模式的有效性:2017-2021年,成长型股权投资的回报率高达39.5%,超过了风险投资和并购基金,说明了该种新投资模式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利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也能够帮助投资基金实现高额回报。


成长型股权基金的优势:赋能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技术创新是颠覆性科技企业起步、发展、壮大的关键。比如,通过云计算,初创企业能享用高度可扩展的数据中心和先进的技术,知名云原生企业如SnowflakeDatabricksGitLab等凭借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开发运营一体化获得成功。它们通过模块化技术,以API为基础构建应用架构,推动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将各种互补性解决方案糅合成一套完整的生态体系,抱团抗衡科技巨头。另外,物联网、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自动化和Web3等新兴技术也蓄势待发——虽然并非所有的投资都能成功,但那些成功的企业将为下一代成长型股权基金赋能下的领先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商业模式创新改变了技术的买卖交易方式。比如,SaaS客户如今可以直接购买、使用技术,免去了安装操作环节。开源、免费、以产品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让一些开放的用户可以试用并购买技术。这降低了金融服务、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等原本被认为不受破坏性创新技术影响的行业的准入门槛,从而形成了一套广为人知的SaaS行业“运营宝典”以及一批能够熟用的“宝典”、经验丰富的高管和投资者。


又如,GPS、手机和数字地图曾经共同推动实时导航技术的诞生,这样将数个创新集合在一起产生更多创新的概念被称为“重组创新”,是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加速器。


大型科技企业积极采取三大措施


尽管由成长型股权基金赋能的新的创新模式已经在科技行业扎根,2022年相对低迷的全球资本市场余波犹存。因此,昔日由投资机构追捧的冉冉之星需要更加关注当下,努力提高单位效益,实现盈利。而那些未能达到投资者预期的“堕落天使”则可以采用私募股权投资者的方式来思考,即可以削减哪些成本?放弃哪些产品或客户群?出售哪些资产?从而将资源和精力集中到核心业务上。


贝恩建议,大型科技企业应当从根本上重塑企业创新模式,在完成内部转型后,积极展开并购,并且与创新型企业合作,招揽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可以积极采取三大措施:


1. 提高敏感性和速度


没有行业或企业能够免受颠覆性创新的影响。对此,企业领导者应当投资发展客户关系,并且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确保所掌握的客户和竞争对手信息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市场格局、进行战略制定。此外,评估企业在哪些领域需要与新一代企业合作、整合,同时,利用企业风投加深对行业和合作方的了解,以此建立完备的生态体系。


2. 专注于重要的投资方向


大多数的企业希望转型成为技术原生企业,这需要新的组织架构、人才、文化机制和预算制定方法。领导者应当将资源集中在能够成功的领域,减少次要领域的投入,避免分散精力,从而合理分配用于创新投资的资源。同时,在当前环境下,背靠成长型股权基金的初创企业估值很高,因此,直接收购成功初创企业的难度加大,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并购战略。


3. 提高资源撬动能力


那些能够融资1亿美元以上的创始人往往都是顶尖的创新达人,大型科技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可能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但是,大型企业拥有创新企业可能缺乏的宝贵资源:商业生态体系、客户、强大的核心业务。如果企业有办法撬动、释放这些资源中未被开发的潜力,就可以借鉴独角兽公司的经验,走上全新的发展道路。


实践中,一些深谙此道的大型科技企业已经与背靠成长型股权投资基金的新兴企业展开竞争。例如,谷歌云在分析领域的持续投资和创新让BigQuery能够与Snowflake一较高下。Compuware旗下的云原生观察工具RuxitDynatrace孵化,现已成为Dynatrace的核心产品,并在2022年实现9.29亿美元的收入,成为了成长型股权基金投资的Datadog的主要竞争对手。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