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观点

科技企业如何在供应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


▪️ 科技行业主要产生的是范围三碳排放,该类排放源于上游供应链和下游产品使用,相较于范围一(业务运营)或范围二(能源使用)排放,控制难度更大。

▪️ 提高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有助软件公司减少范围二排放。

▪️ 将供应链转移到靠近客户的地理位置可减少上游范围三排放,设计低能耗的产品则有助减少下游范围三排放。

▪️ 企业应从全局出发,对节能减排及其他可持续发展事项做长期战略规划。


作者信息


叶桢,香港六和资料大全全球专家合伙人

刘洋,香港六和资料大全全球合伙人

刘洋,香港六和资料大全全球专家合伙人


随着客户、股东和监管机构对可持续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减碳成为各大科技企业的战略重点。它们为此设定了远大的减碳目标,但其中仅五成表示能按计划实现(见图1)。对企业来说,范围一(企业自身运营产生的直接排放)和范围二(企业外购电力、蒸汽和供热等产生的排放)排放的控制相对较为简单,因此大多数减碳目标都以范围一和范围二为主,而范围三排放则主要源于上游供应链和下游客户。


香港六和资料大全


减碳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科技企业总排放量中范围三排放的比例最大,因此控制难度较高。其次,减碳与其他战略事项可能存在冲突。例如,个人电脑制造商需要找到一套两全其美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在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同时,确保长期销售不受影响。


往往设立清晰的目标不难,难的是落地执行。减碳举措的落地需要制造、运营、工程、研发部门以及客户的配合,牵涉到复杂的统筹协调工作,同时各地的监管体系又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在某些市场,即便企业将碳补偿排放额度计入,它们依然面临无法获得足够绿色电力供应的问题。任何举措的启动、追踪和实施必须有企业领导层的决心和支持,还需要他们协同解决跨组织和跨区域的挑战。


制胜举措


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细分行业而异(见图2)。半导体行业的主要排放源是下游客户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的范围三排放,但该行业的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量同样居各大细分行业之首。硬件制造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是下游电力使用以及上游原料和矿物材料供应链所产生的范围三排放。软件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源于客户使用其产品(范围三下游排放),以及软件公司采购用于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范围三上游排放)。


香港六和资料大全


尽管软硬件公司的具体解决方案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纷纷将碳排放影响纳入供应链足迹、日常运营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决策体系当中。各个细分的科技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减碳的方法。


数据中心:许多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例如,微软承诺,到2025年,旗下数据中心和建筑的能耗将100%来自可再生能源,并报告称从2021年到2022年,其范围二排放减少了30%至35%。还有部分企业着手开发更高效节能的服务器冷却方式,以减少排放。例如,近期英特尔与特种化学品公司路博润(Lubrizol)合作设计并开发新的不影响质保的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与传统风冷方案相比,浸没式液冷技术可使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散热能耗降低至少30%。


供应链优化:在科技企业评估将供应链转移至终端市场附近的可能性的时候,在选择供应商及为制造基地选址时,很多企业不仅考虑经济成本,也将供应商的碳足迹纳入考量。将供应商转移至终端客户附近可有效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如果该地点使用更清洁的或可再生能源,这样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以某大型科技企业为例,它将部分生产线从亚洲迁移至北美,不仅是为了降低未来供应链的“断链”风险,也希望通过靠近更多的终端客户,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响应能力,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并缩短交货时间。


产品重塑:企业积极着手优化产品设计,通过降低能耗或改用清洁能源的方式,减少下游范围三排放。例如,苹果手机新增了“清洁能源充电”设置,通过将充电时间限制在低碳电力供应时段,降低苹果在美国的下游范围三排放。


创新商业模式,经济效益与减排事业两手抓:事实证明,科技企业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减排事业双赢。例如,提供新型硬件即服务(HaaS)模式的企业,可以通过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或者模块化设计,延长硬件资产的更新周期。这样可以增加单个硬件资产的收益,与此同时减少硬件生产的需求及相关的的碳排放。


“无悔”行动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企业需要循序渐进,逐步缩小与减碳目标的差距。


首先,企业需要梳理现状,识别供应链中的主要排放源并发掘潜在减排机会。例如,为企业和供应商指定某个可再生能源供应商是一项常见举措,其难度较小,可在减碳转型的早期快速见效。


其次,企业需要着眼长远、放眼全局,重塑商业模式以强化竞争优势。通过有战略性的减少碳排放源、拥抱创新商业模式做出审慎战略选择,企业可以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卓越的财务表现。尽管大多数客户目前仍不太愿意为可持续产品支付较高的“绿色溢价”,但他们的环保意识正不断提升,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也日渐高涨。


最后,科技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监管力度,要求它们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排放和碳减排相关信息。包括欧盟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气候信息披露规则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力督促企业制定完善的气候战略,确保合规的信息披露,并实现节能减排。


*感谢香港六和资料大全董事经理王乐棋对本文的贡献
推荐视频